牛精飼料大多加工工序與其他畜禽基本相近,牛飼料精料加工的最大特點是配有谷物壓片工序,而飼料的物理特性,物料粉碎的粗細度和谷物壓片和淀粉的糊化度,都將影響牛的反芻和牛瘤胃中揮發性脂肪酸產生。
肉牛和奶牛飼料加工工藝幾乎都相同,就是工藝參數有所不同,如粉碎的粗細度,壓片是否蒸煮等。實質是牛食用飼料后,在牛瘤胃中產生的揮發性脂肪酸的種類有關,肉牛要求在瘤胃中產生是丙酸為主而奶牛為乙酸為主。
一、肉牛精飼料加工工藝見圖1
肉牛和奶牛精飼料加工從圖1和圖2中不難看出,兩者加工工藝幾乎相同,僅在物料粉碎細度和壓片的工藝條件有所不同,其目的是能促進和有益于肉牛肌體生長,就是符合肉牛飼料的加工工藝。
1、谷物粉碎細度:肉牛谷物物料(包含粗飼料)的粉碎細度細比奶牛要細,如玉米粉碎粒度不小于1mm,而奶牛玉米粉碎細度不小于2mm,對反芻動物來說粉碎細度細,影響牛瘤胃中的揮發性脂肪酸的產生較多的丙酸,即促進牛瘤胃中丙酸比例的增加和乙酸比例的下降,丙酸是牛體內糖異生的前體物,就能促進肉牛肌體的成長。
2、谷物壓片:肉牛和奶牛精飼料加工關鍵是淀粉壓片的糊化工藝,該工藝有兩類:
(1)、谷物常蒸煮壓壓片、高壓蒸煮壓片和濕法單螺桿膨化加工工藝,用于肉牛飼料加工;
(2)、谷物熱烘烤、遠紅外加熱、微波加熱直接壓片,用于奶牛飼料加工。
第一類加工工藝中谷物淀粉的糊化度比第二類加工工藝中谷物糊化度要高,肉牛飼料加工中就運用第一類加工工藝,使肉牛飼料中谷物糊化度達35%~50%。提高谷物糊化度后,就有利于糊化的谷物在牛瘤胃中,促使揮發性脂肪酸產生較多的丙酸和降低乙酸的生成,就使肉牛將丙酸經吸收后轉化成肉牛的肌體。谷物熱烘烤、遠紅外加熱、微波加熱壓片后糊化度低于蒸煮壓片和濕法膨化等加工的糊化度,該低糊化度谷物在牛瘤胃中,促使揮發性脂肪酸產生較多的乙酸和降低丙酸的生成,使奶牛吸收乙酸后轉化為牛奶。
3、肉牛精飼料加工工藝
圖1 肉牛精飼料加工工藝
二、奶牛精飼料加工工藝見圖2
奶牛精飼料加工工藝從圖2中不難看出,肉牛和奶牛的加工工藝幾乎相同,僅在物料粉碎細度和壓片等工藝條件有所不同,奶牛飼料加工目的是促進奶牛長奶,這工藝就是符合奶牛飼料的加工工藝。
奶牛谷物物料(包含粗飼料)的粉碎細度細比奶牛要粗一些,如玉米粉碎粒度不小2mm,比肉牛的粉碎細度要粗,對反芻動物來說粉碎粗細度,將影響奶牛瘤胃中的揮發性脂肪酸的產生較多乙酸,即促進乙酸比例的增加和丙酸比例的下降,只就有利于奶牛奶的生成。如在精飼料中添加1.7%的雙乙酸鈉,一般可提高產奶量和乳脂率6%,最高產奶量可提高14.81%,乳脂率提高9.78%。
奶牛精飼料加工關鍵是淀粉糊化程度的控制。加工過程不宜使淀粉糊化度過高,奶牛精飼料中淀粉糊化控制在25%~30%為宜。該淀粉糊化度有利于谷物在牛瘤胃中,使揮發性脂肪酸中易產生較多的乙酸和降低了丙酸的生成,亦就使脂肪酸內源合成的主要前體物和乙酸經吸收后,對奶牛的乳腺上皮細胞活力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從而促使奶牛奶的生成。在牛瘤胃中當乙酸處于低濃度時,能有效地促進奶牛乳腺上皮細胞的活力。當谷物粉碎細度較粗和淀粉糊化控制在25%~30%時,使奶牛瘤胃中產生乙酸濃度屬于低濃度,如過多加入外源的乙酸,使乙酸處于高濃度時,相反將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細胞的活力,亦就不利于奶的生成。
1、奶牛精飼料加工工藝
圖2 奶牛精飼料加工工藝
三、肉牛飼料膨化的加工工藝見圖3
肉牛飼料中如谷物膨化加工工藝與蒸煮壓片相比,谷物淀粉的糊化度提高到50%以上,在牛的瘤胃中揮發性脂肪酸可增加5.2%,乙酸和丙酸的比將2.68:1降為1.99:1。如高梁膨化加工與粉碎相比,可消化率提高102.2%,與蒸煮壓片相比提高41.3%,膨化的玉米和大
1、肉牛膨化精飼料加工工藝
圖3 肉牛膨化精飼料加工工藝
小麥,玉米和大麥可消化率比蒸煮壓片提高76.0%和19.7%。為此,對谷物采用膨化加工工藝,更適合于用于肉牛飼料加工。但目前國內幾乎尚未運用,有待于開發。
四、牛飼料壓片加工工藝分析:
從圖1、圖2可看出,牛精飼料大多加工工序與其他畜禽基本相近,牛飼料精料加工的最大特點是將谷物壓成片,谷物壓片后具有粗飼料的功能,使淀粉糊化度達30%~50%,可提高牛對谷物的消化吸收率8%以上,飼料利用率可提高10%。谷物壓片對牛來說優于谷物細粉碎,同時壓片飼料改善了適口性,所以,谷物壓片是牛精飼料中的關鍵工序。.
牛飼料壓片分為:蒸煮壓片和非蒸煮壓片即加熱后直接壓片兩類,肉牛精飼料和奶牛精飼料加工工藝幾何相同,其主區別是谷物壓片的工藝參數有所不同,因不同的壓片參數,所生產的壓片飼料,對肉牛和奶牛將有不同的養殖效果,其主要因素是:
蒸煮壓片:蒸煮壓片有常壓蒸煮壓片和高壓(0.15MPa~0.5MPa)調質蒸煮壓片,高壓蒸煮壓片主要用于大顆粒的物料如:蠶豆的調質或調質要求較高谷物宜用高壓蒸煮。
常壓蒸煮壓片最為常用的工藝,谷物壓片時進機蒸煮器的水份為15%~18%,出蒸煮器的水分在20%~25%,出蒸煮器的溫度達90℃~95℃。牛食用蒸煮壓片的物料后,在牛瘤胃內丙酸增加,乙酸相對下降。因在牛的瘤胃內,丙酸轉化成丙酸鹽后被吸收后,經血液送入肝臟內,再進入肌肉貯藏起來,因此,蒸煮壓片適用于肉牛的飼料。雖蒸煮壓片有利與肉牛飼用,但乳牛食用后,奶牛產奶量下降,但牛奶中乳蛋白質增多,乳中脂肪含量減少。
非蒸煮壓片:谷物如將玉米經微波、紅外線或烘烤進行加熱,谷物加熱溫度達85℃~95℃后,就直接壓片,谷物壓片前的水分在18%~20%左右。玉米直接壓片,玉米壓片具有粗飼料的功能,促使牛胃反芻。牛食用非蒸煮壓片飼料后,使乙酸增加,丙酸下降,乙酸能轉化成乙酸鹽后被吸收后經,由血液輸送到代謝組織的細胞漿中,血液送入乳腺內。因乙酸是反芻動物合成脂肪的重要前體物質,它有利于牛奶脂肪中短鏈脂肪酸的形成,可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和乳脂率。為此,非蒸煮壓片適用于奶牛的飼料*。
在谷物壓片工藝見圖1,常壓蒸煮壓片和高壓蒸煮壓片,高壓蒸煮增重效果與常壓蒸煮基本相同,但比常壓蒸煮提高飼料利用率5%~7%,蒸煮壓片工藝,可提高了飼料的適口性,減少物料的破碎。蒸煮壓片工藝主要的缺點是如壓片后,谷物如不經過干燥,水分有所增加,使壓片料的流動性下降的不利因素。所以,谷物蒸煮壓片后的輸送管道的傾角和管徑增加10%~15%為宜。 |